海医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游潮教授参与制定的脑出血临床研究国际专家推荐共识在Stroke杂志在线发表
2020年2月10日,由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游潮教授参与制定的《第二版脑出血临床研究国际专家推荐共识》(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Trials in ICH: The Second Hemorrhagic Stroke Academia Industry Roundtable)在卒中领域权威杂志Stroke在线发表。该共识是由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位脑出血领域顶尖专家于2019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脑出血大会的专家圆桌会议(The Hemorrhagic Stroke Academia Industry Roundtable, HEADS Roundtable)上讨论制定完成,游潮教授作为唯一受邀参加圆桌会议的中国专家列席会议,会后经专家组反复核订,会议共识于近期正式面向全球在线发布。
目前在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领域,标准、合理的研究方案设计和严谨、务实的试验实施仍是全球性难题。游潮教授参与制定的此项专家共识,即结合他深耕神经外科脑血管病领域40余年的临床工作和系统研究经验,提出了大量具有潜在价值的参考研究方向,并就未来全球范围内脑出血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指导意见?;嵋榫裰饕ㄈ笾魈猓海?)未来脑出血领域临床研究方向的指导和干预时机的选择;(2)入组患者的筛选与预后指标的制定;(3)临床试验研究方案的设计合理性和实施过程的逻辑性及挑战,旨在增强今后脑出血临床试验的严谨性并提高其实施效率和完成率。
特别地,游潮教授在圆桌会议上指出,针对脑出血临床研究预后指标的确定,各个国家和地区需结合本地国情、民俗进行个性化修订,譬如欧美国家更重视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而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亚洲国家则将存活率(survival)作为更重要的预后标准,应因地制宜地予以调整。此外,游潮教授还呼吁,应将脑干出血、脑深部血肿这类临床预后较差的出血亚型纳入今后脑出血临床研究的重要关切点,尤其应重视手术干预在这些部位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以期推动神经外科脑血管病手术诊疗的进步。游潮教授的相关观点得到了圆桌会议其它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和一致赞同。
本次脑出血临床研究国际专家推荐共识的发表,让华西神经外科的声音又一次响彻在世界的舞台,是华西医院大力推动优势亚专业学科建设的里程碑式成果,也是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不断鼓励和促进广泛学术交流的重要收获,标志着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在脑血管病领域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具备较高的学术影响力。